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爱的艺术》读后感(共5篇)

时间:2024-06-15 18:27:13
《爱的艺术》读后感(共5篇)[本文共8652字]

《爱的艺术》读后感由的会员“romos970”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爱的艺术》读后感

猜你正在找《爱的艺术》读后感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年初偶然有机会与外子到北海,在风景美丽的侨港镇桂姐姐家中做客,读后感之一。蒙桂姐姐和有才大哥之厚爱,我享受美味的同时,获赠一本好书--《爱的艺术》。回来后就置于枕边宝书类做睡前阅读。

此书我也有,多年前也读过,只是不同的译本。

我的《爱与艺术》1987年5月15日购于中大,彼时本人乃一穷学生尔,尚未认识外子(该同学当时还在岳麓山下刻苦攻读,准备第二次考研究生),但今日却赫然看见扉页上印着外子的方型印章,估计是后来所为,至于经何人之手就是一桩无头公案了。

该书是1986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精神分析学译评丛书"之一,译者刘福堂,198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32开本,98000字,每册0.90元(9毛钱现在不值钱,当时在中大学生二饭堂买4又2分之1个肉饼,在市场上可以买一斤猪肉)。从该书扉页所列书目,可以发现该丛书其他书还有《精神分析引论新讲》、《文明及其缺憾》、《性爱与文明》、《逃避自由》、《从弗洛伊德到荣格》、《精神分析的"精神"分析》和《论人--兼评弗洛伊德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观念》。然而我只看过、买过《爱的艺术》。当然,这并不妨碍当时的我对西方哲学如饥似渴地向往,我记得还看了弗洛伊德有关精神分析的书和《第三条道路》之类的书籍。

闲话休多,回头看桂姐姐赠送的《爱的艺术》,李健鸣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也是1/32开本,94000字,20xx年4月第一版,20xx年7月第九次印刷,定价15元。15元现在可以买一斤半肥瘦的猪肉,或者精肉8两。译者在"新版译者前言"中开篇就说:"1986年,商务印书馆曾经约我翻译著名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没想到,二十二年后,《爱的艺术》又要再版了,这充分说明了这本书的生命力。"

哎呀,看来1986年我买的还不是李先生的译本,读后感《读后感之一》。看来得好好再读,顺便比较一下两位译者的功夫如何。

正如大多数人的言行都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一样,刘版的《爱的艺术》也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尽管它只是一本外国译著。

在该书的"总序"中,第一段就用特别醒目的字号写上"面向世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评介精神分析学",现在看来真是十分可笑,当时却是当然。更可笑的下面还用极其严肃的口气、长篇大论地论证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去评介精神分析,活生生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扯在一块儿。

所幸,在这一篇废话连犊的总序之后,有一篇译者序,写得倒很好。开篇也很有哲理:"相爱的艺术是相同的,失去爱的人儿各有各的失误;不懂得爱的人儿得不到爱,得不到爱的人应该懂得爱。"接着译者温柔地说"爱是人生最温柔的伴侣。…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孤独老人,从孩提时代的稚梦到晚年的寄托,无不充满着对爱的期待、憧憬、希冀、追求和渴慕。",那么什么是爱呢?译者说"任何爱都需要必备的共同素质:尊重、关心、理解、谦和、勇气、真诚、自制和责任感。"译者认为,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给予中才能获得,而且"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知识修养,对于对方个性和本质的了解以及自身成熟程度,是一个极重要的爱的条件。"那确实。在介绍《爱的艺术》是一本怎样的书时,译者说"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还介绍了作者弗洛姆在本书中论述的各种爱:母爱、性爱、兄弟的爱等等,基本要素都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再读李先生的新版《爱的艺术》,我也很喜欢李先生在前言中所说的一些富有哲理、切中人心的话语,那是对人生的睿智领悟。

比如,谈到二十年的世事变迁,他说:"这二十年来,我也有了许多变化,似乎能更冷静地看待自我和周围世界,但永远克服不了的是每日都会遇到的困惑和恐惧,这种对自我哦敏感一方面能使自己以一种诚实的态度看到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对社会的变化有更深的了解。"谈到爱的艺术对人生的重要性时,他说:"我们这辈子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但最重要的事应该是了解和掌握爱这门艺术,因为只有这条路径才能使我们感到生命的意义,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周围人的存在,并体验到克服困境的艰辛和欢乐。"多么好的话语啊。恐怕没有人比译者本人更能领悟作者原著的精髓和魅力,再结合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告知我们富有哲理的人生艺术。

那就是爱的艺术,一门需要用心学习才能入门、长久学习才能掌握的艺术,一旦掌握了,就能发现爱、创造爱、获得爱、传播爱。

第2篇:《爱的艺术》读后感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

看了二十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书的篇幅很短,讲的事情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按他所说,人类社会将非常具有创造性,可是创造性也许并不是那么跟爱有关。

在读这本像短篇小说的小书时,收获也并不少,对弗洛姆本人,对他的理论都有了很多了解,这是读一本好书所能够带来的收获。比如,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人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他的人生历程在书中也有所讲述,咨询师、教授,而他自己的生活也非常波折,另外由于时代的影响,他还非常关心政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原因。

弗洛姆的理论并不像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精彩。他说:“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也因此并不太让人信服。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这种理论同样让人难以相信。“就像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这句话倒是很有意思。他对成熟的人的定义也很有道理:“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

弗洛姆在书中对弗洛伊德的引用是最多的。他有些反对弗洛伊德的地方:“弗洛伊德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认为爱情只是性本能的表现和升华,而没有认识到性要求是人渴望爱情和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两相比较,我倒是觉得弗洛伊德更正确。其它也有好多地方谈到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全然反对的:“人们指责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他们这么做常常 ……此处隐藏3755个字……马克思曾强调过知识和成熟在感情里的重要性,也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你就应思考在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弗洛姆的观点类似,成熟的.人格是获得真正感情的基础,而成熟人格包括有冒险的潜力、有勇气,甚至准备迎接厄运和挫折。成熟的感情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感情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最重要的是,有成熟人格的人,拥有创造性的爱,具备爱的潜力,愿意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做用心的奋斗,愿意为赢得他所爱的东西而劳作,真诚地爱一个人,就是关心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潜力和他自身。这样的爱,是一种“给予”,分享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透过他的给,丰富了他人。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透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双方都因此而充满快乐。弗洛姆认将“给”认为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透过“给”,个人才能体验到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裕”,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

而与之最为相反的是,极端的自私主义。极端的自私主义者,他们不是真诚地爱对方,而是为了爱自我才爱他人,找到爱的对象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幸福”。这种爱,在对象能满足他们需要时,还能够维持平静的生活,而一旦对象无法满足,或者他们自己产生怀疑、动摇,或是自我空虚,他们的爱就会碎裂,熄灭。所以,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到达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潜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在“爱的实践”部分,主要强调了爱需要具备耐心、专心、勇气、信仰,这些词看似简单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只有身体力行,付出行动,才能收获爱。在实践部分,弗洛姆特意写到,在开始爱别人之前,个人应具备“独立的潜力”,学会与自己相处。这倒是跟我们当下的流行的不少心理学观点相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爱他人。

写到那里,谈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及如何获得爱后,那我们为什么需要爱为什么感情是人生永远的话题因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人最深切的需求即克服分离,从孤独中抽身。而感情是人类克服孤独的唯一方法,人的感情是一种用心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分享彼此的秘密,人与人结合,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也切记感情与生活并不是脱离的,感情依附于生活。鲁迅曾谆谆告诫:“不要只为了爱而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好处全盘疏忽了。人生的第一好处便是生活,人务必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

第5篇:《爱的艺术》读后感

在可以搜索到更多关于《爱的艺术》读后感的精选范文。

科尔多瓦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我读的关于爱情的几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时常令我陷入对爱情的深思,以至在读完之后也留下的也大多是不解与苦思。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不同的是,《爱的艺术》确实给了我很多有关爱情的启迪。这本书不仅涉及爱情,还对父爱、母爱、博爱、自爱与神爱有所阐述,这些感情均是产生爱情的基础,对这些情感的剖析不仅没有离题,更是对爱情更深刻的讨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196年出版了这本关于讨论爱情的小册子,篇幅不长,但寓意深刻。弗洛姆在这本书中批判了弗洛伊德关于"爱起因于性"的观点,指明弗洛伊德没能触及人类的生物性,渴望人与人结合的基本愿望。另一方面,弗洛姆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下,商业化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化中,爱情同商品一样具有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

这令我想到在本该接受正确爱情观的青春期时,大部分初高中生接触的却是所谓的"励志"书籍,这些书像推销商品似的将成功人士具有的种种良好品质列在读者面前供其选择,并教予人们帮助其成长。这些优秀品质真的就像商品一样令人眼花缭乱,因为一本书说要谦逊,另一本书却要威严;一本书说不拘小节,另一本书却要讲求细节;一本书说不争,另一本书却要不让……慢慢地,读者不再纠结选择什么,因为他们记住了最终答案,那就是无论如何要"成功"这些书之所以畅销并经久不衰,正是现今商业化思想占据主流化的体现。这些书籍非但没能正确的引导读者,更将资本主义经济下"等价交换"的理念深埋读者心底,恋人之间的相互付出变得极具目的性,失去爱本有的性质。当然,这不仅仅指恋人关系,人们在日常表现出的善意,无不是为了之后成为交换的资本。深受这种潜移默化影响的人们待人不再真诚,只是渴望某些回报。所做所求,所交亲友,皆是为此。

当然,不能把这种思维的养成全部归咎于中学时代所受的教育导向。但无疑这种环境使人们变得自私,变成了"重商主义"的人——"认为‘给’意味着放弃,做出牺牲,觉得只给不得就是欺骗"由于受"等价交换"思维的禁锢,不敢付出的人们对于爱有着根本上的误解,弗洛姆指出"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快乐"弗洛姆不仅在书中指出要待人真诚,本人也时刻展现对人的热情,流露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兴趣。若是像弗洛姆一样摒弃"等价交换"的想法,定能感受到"给"带的幸福感,收获不止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本《爱的艺术》才是青春期的少年应该受到的爱的教育,让其明白爱不应该基于交换,更不是基于性。输送给正在建立自己人生观时期的孩子们的应该是这种价值观,而不是"丛林法则"

弗洛姆指出,只有人格独立才能脱离父母,脱离社会,才会与另一个独立的人格相爱。脱离父母并不是简单经济独立,更是要摆脱一种从爱人身上寻找父爱与母爱的影响。(fsir)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不应像依靠父亲一样向爱人寻找问题的答案,也不能像依赖母亲一样向爱人寻求无私的爱护。做到这些,才能向爱人展现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可以毫无保留献出自己的人。脱离社会并不意味成为野之人,这要求人们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自由的人,而是被社会裹挟,伴随社会机器运转的人。有了这个清醒的认识,才能跳出生活的怪圈,成为一个真正有趣的灵魂,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从而完成"爱的艺术"

爱人的基础是自爱,若不自爱,又如何以己推人,爱屋及乌呢?当然,自爱与自恋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摆脱自恋带的禁锢,就必须将心比心,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才能认识到爱人需要什么。摆脱自恋更应该做到"把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这样才能了解对方,才能感同深受"要认识到站在你面前哭闹生气的人,并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因为感受到了孤寂带的恐惧变得无助罢了。此时,爱人不应与之置气,而要抚慰她的恐惧。如果一个人做不到真正地关心对方,那么这种感觉只能认为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

那么究竟什么是爱呢?作者在第一就指出爱情是人类本质的答案,只要深入探究人类的本质,终将归于爱情。爱不是任何特定社会中特定的产物,所以在一个以竞争和逐利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下,对爱情的特定解读绝不是表达爱的需求。爱应该是这样一种信仰,是基于自己的经历,思想,观察和判断力的坚信不疑的信仰。

弗洛姆认为,爱作为一种艺术,是可以通过锻炼获得的,只要我们培养这种信仰必将收获爱情。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5篇《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

《《爱的艺术》读后感(共5篇)[本文共865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