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走出电影演播厅,思绪仍久久不能平静,一部反应清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海上激战的电影,令我无限感慨。
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中国闭关自守,国家落后,政府腐败的背景下,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全体将士,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中方英勇反击。但是,最后甲午海战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屈辱的一页。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童年讲起,基本尊重、还原历史,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败。
看完影片,我思绪万千。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却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打的落花流水。与同事交流,我谈到,看这样的影片,太沉重,太压抑。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但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落后,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清朝统治的腐败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于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增强自身力量上来。慈禧太后为了举办万寿庆典,挪用了1500万两海军军费,北洋水师多年无钱置办装备。而日本为了备战,天皇带头捐款,日本各界竞相倾囊。 制度的差异,领导者的思想,致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必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落后就要挨打”,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会想起这句话。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总结,它更是告诫我们当代年轻人要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因为清政府的懦弱无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不计其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落后局面不断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国距离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准还差得太远太远。作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立足于发挥自己的微薄力量,团结奋进,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首次从执政党战略的高度确立“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政策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它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铺路石,用我们的青春建设祖国,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因此,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看完电影,我还被一种力量震撼着,那就是一个个英雄人物对祖国的挚爱。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少爱国志士,他们深爱自己的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提督丁汝昌,撕毁日军的劝降书怒道:“目下我师虽难,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职也。”管带刘步蟾信念坚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们
与敌人猛烈对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至今还隐隐作痛。但是那些爱国将士,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情到深处,我的泪水流下,为了那些英烈们,他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联想现实,在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当我们看到影片最后,气势恢宏的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在铁甲舰的残骸旁破浪驶过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热爱祖国,关心中国海军发展的人们。一百多年前,洋务运动中兴起的北洋水师迅速成军,拥有世界一流的战舰,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今天,几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崭新而强大的海军又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古老的东方。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动万分!
感谢《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这部能够涤荡我们灵魂的影片,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起的时代的再现,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思想上重新有了思考。
1877年,一批大清朝的精英少年学子,怀揣强国的梦想,登上远渡英国的轮船,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他们对祖国的任人宰割深恶痛绝,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一心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富国强兵!
电影前部分重点表现了少年精英的报国之志以及中日的海上军力对比,并在多处暗示了清政府的腐败,为后来清政府的惨败做了铺垫。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海上力量是不足与清朝相抗衡的,仅“吉野号”相对于北洋水师来说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邓世昌一行来到日本展示清朝的武力时遭到日本浪人的攻击,这也为后来中日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电影后半部分向我们展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渲染了爱国志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魄!把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几点感触。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虽说战争之前,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弱,甚至拥有比日本更为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清政府的腐败才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它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对于国家的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的兴起,这种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潮流,但是当政者却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诩为“天朝上国”,不接受西方先进的文化,试问,这样的政府焉有不失败之理?作为清政府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筹备寿诞,竟然挪用海军军费,致使后来北洋水师用沙子填充的炮弹去打日本侵略者。腐败误国!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北洋水师的先进舰船和武器都是从外国购买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一个国家要想保卫自身的安全,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不能依赖别国!北洋水师的覆灭就是一个教训。只有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目前,我国的军事科研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歼—10、歼—15等我国已经掌握了这些战机的核心技术,虽然歼—10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0很相似,但是它的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已经掌握在我国手里。相比印度,这个一直视中国为最大假想敌的国家,它在战机研究方面就显得十分不足。虽然印度和俄罗斯合作研制新型战机,但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俄罗斯 ……此处隐藏1972个字……百多年前腐朽没落的旧中国了,可以直起腰板坚决捍卫我们领土的主权。我们一直坚持的刚柔并济的外交策略充分体现了一个打过的风度和情操,爱好和平,但是我们不畏惧战争,如果必须通过战争获得和平和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也一样会敢用生命保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历史,了解国情,国家的形势,争取在未来做一个国家栋梁!
最后我说说学习近代史的心得: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才发现很多的历史我们以前是不知道的,或者与高中的书本上有出入的,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一步一步的被引进一个更客观更符合事实的历史事件,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可以对历史进行思考进行辩证看待!这样对我们在以后处理问题上考虑得更加全面,看待问题更加全面以及客观。对于近代史这门课,说真的,认真的听课收获真的是不少!谢谢!
第四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甲午大海战,感触颇深。邓世昌等将士英勇奋战,为国捐躯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退让令人感到愤怒。
这次战争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清政府,当我们从英国买回来世界一流的战舰,清政府的自大居然要去向日本炫耀。到达日本之后,整个战舰遭到了日本平民的“洗礼”和羞辱。七年的表面平和,麻痹了清政府,“致远号”成为了慈禧的运输工具。当我们得知了英国的新式舰艇,并且在英国有意愿卖给我们的情况下,清政府用银子来修建颐和园来给慈禧庆生,而这部分钱可以买好几艘舰艇。画面转向日本,日本政府的态度与清政府强烈反差,日本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从平民到官员到天皇,全民捐款买舰艇。 同样清政府的懦弱腐败更让人痛心。中国一直信奉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处处摆着礼仪之邦的谦恭姿态,害怕邻居们哪怕一点点的误解。我认为这种思想是极其可悲且愚蠢的,完全是沽名钓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话搁在几百年前的冷兵器时代,那是没有错的。你想先犯我,带领着大军前来攻打,我大关城门坚壁清野,你不一定能奈何我,我则可以从容的组织反击。
但在热兵器时代,情况就变了。法西斯德国行那不义之举,有几个国家在师出有名后成功反击的?日本的胜利更是源于他们一直信奉着先下手为强的思想。可悲那清政府,在组建北洋海军之后,本可以轻松拿下日本,腐朽的王朝却从未考虑过,以至于养虎为患,终成大祸。而日本,将海军当做谋利的工具,扩张速度何其壮观。
然而,救赎我们精神的人依旧存在,使得我们未在满世界的灰尘中腐朽不堪。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主权,他们直面数倍于自己的敌舰,毫无惧色,绝不示弱,以智慧和勇气与敌人作殊死搏斗。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以身殉职,将灵魂燃烧于这片汪洋大海。或者说,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气节,更是民族的一种尊严。
每当脑海里再次放映起那个黑暗的时刻,舰员们无一例外、义无反顾地继续进攻,连头都不愿回的画面历历在目。整个电影最让我感动的部分就是在弹尽重伤之时,邓世昌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他的吼声:“我等从军卫国,即使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敌舰队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致远”号终于爆炸沉没!悲愤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同沉,但他的爱犬却死死叼住他的肩头不放,邓世昌仰头长啸,狠狠心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被后人敬为“中华民族近代史第一英雄”。
邓世昌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世界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我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又赔银两亿五千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让人感到羞愤的条件。
如今处在和平盛世的我们仍不能忘记国耻,而是为我们敲起警钟。敌人们的狼子野心依然暗潮涌动,但中国早已不是可以任人刀俎的鱼肉。江山依然多娇,这里有太多我们的骄傲、辉煌、没落、愤怒,这些都将永留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必要的时候惊醒我们
第五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最近学习中国近代史,学完中日甲午战争后,老师让我们看了电影《甲午大海战》,其实该讲的知识,老师都已经讲过了,那么老师为什么还要让我们费上2个小时去看这部电影呢?
那就先说说电影吧,电影总体给人一种忿忿纠结的感觉,当那一批学员学成归国后,清政府也花巨资买下了当时最先进的三艘巨舰,李鸿章当即帅一批人去日本“串门”,是啊,这样的场景也许让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曾认为是希望吧,认为中国将走向强大,而且这样的阵容也确实是给了日本人一定的震慑。这就证明,强大就可震慑他国,落后就要挨打,要屹立世界前沿,就必须——强大。
刚买回舰时的热情已过,增强海军的热情也在慢慢消退。七年后,安于享乐的政府集团拒绝了李鸿章买回新舰的请求,理由是没钱。是啊,没钱,没钱的政府为慈禧办了极为奢侈的寿宴,我不知道要以怎样的一种心态来认识我的这些同胞了,没有新舰增强海军实力就算了,能买些弹药也是好的,看到后来作战过程中“致远”号、“经远”号等皆因为弹药缺乏而错失攻击的良机,我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鄙视,一种极大的恐惧也随之产生——腐败,它摧毁了一切,包括清政府最后的那一丝崛起的希望。我战栗,无奈……
再看看战场上的那些士兵吧,闪现出的除了那些奋力据弄弹药的激情面孔外,就是那个猥琐的逃兵了,这种极大的反差,更显前者之高大,后者之矮小,他的逃窜像极了一只受惊的老鼠(老鼠好歹还有 1
几分可爱),而因为这一种老鼠,中国的援兵走了,就这样眼看着舰队被击沉,这样的军队素质如何能够强大?这也给今天我们的军队建设以借鉴。
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将不降的坚守作为他(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的心脏,将那些被人么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科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他的四肢手足,其实我们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历史。
用血去警醒国人,这是邓世昌说的。
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血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 事实证明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至少在后来的历史进程里,英雄们的牺牲是没有白费的。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拍摄这样一场失败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到底有什么意义?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确乎是缺少一些历史的教育以及对历史的传承。先人的梦,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辉在我们的身上还剩下多少?并非我被无能,只是在遗忘了我们民族的信仰与坚持,因而我们没有办法去传承。
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是完全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这比当时那些官员各种中饱私囊各种花天酒地各种结党营私要光辉的多。人活一世,并不是要在乎钱,在乎官,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这便是90后的我们,祖国现代的
希望所应该具备的中国魂。
文档为doc格式